2018-03-20第1天
春天的生活是有色彩的,极富有生命气息的,鲜活的,跳跃的,有滋味的。想要去踏青,想要去赏花,想要去喝茶。想要慵懒的坐在茶园里晒太阳🌞于是就选定了三月末,高铁往返。去徽州。
徽州,在中国大陆安徽省南部地区,古称新安,自秦朝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溯源追本,这里曾先后设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历元、明、清三代,统“一府六县”(徽州府: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除婺源今属江西省外,其余今皆属安徽省)行政版属相对稳定。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1988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三区(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四县(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县)和黄山风景区。徽州区长期以来一直为徽州歙县地治。有诸多原生态风情的古村落。
古老的村落多数流传着神秘的传说。
第一天的行程。落宿于歙县坡山的一家度假酒店。这里是摄影基地。目的的由来也是为了到此处赏日出🌅日落🌄。
坡山村是典型的歙南山村,村民居住在山顶,靠种植茶树和油菜种植卫生。这里海拔不高,却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落日、云海、茶林,花田。由于尚未开发,还不算太过商业,民风仍旧很淳朴。旅途中,同行的姐姐丢失了包包。也在老乡的帮忙下,顺利找回。
酒店位于半山腰上,名称是:四季花海农庄。是一个小小的度假庄园,推开天窗,可以看见楼下蜿蜒曲折的小路,沿着小路一路前行就可以抵达山顶,山脚下,云雾缭绕,四周围是成片梯田状的油菜花田。行走在山风林雨之间,闻着茶园扑面而来的香气,度假的感觉变得越来越靠近。
沿着山路走在村落里,每家农户的门口,都种植了很多绿色蔬菜。三月的徽州~像豌豆苗,蚕豆夹,水芹菜,笋都是这个季节的时令蔬菜,不仅口感清爽,还富有营养。
2018-03-21第2天
脚踩松软的泥土,迎面吹来的风是也是软的,带着水气。穿红围裙带竹斗笠的采茶女在茶园里忙碌,天空里树叶聚拢分散,风中摇曳。相比北京的风沙,感觉三月的南方真的是好惬意。
吃过早餐,告别静谧安详的坡山,一行人做小车前往下一目的地。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随着司机急刹车惊心动魄的,可是师傅车技很好。聊天非常的愉快,他带着浓浓的徽州口音,跟我聊他的家庭,他的生活,他生活的这个小山村。跟当地人聊天才是最接近风土人情的旅行
一小时左右的车程,从坡山抵达上坦村。这是一个更具有古老文化底蕴的小山村。此上坦,非婺源上坦村。是歙县三阳镇的上坦村,清清小河流水从村边绕行而过,每当春风飞渡时,山野田园飘逸着油菜花的淡淡幽香,行走在其中仿如在画中,心情特别惬意!
在村口一直向上走的位置,有一户农家,农家的老太太👵今年83岁了,身体硬朗,性格很好,会对我们微微笑,还让我参观了她家厨房,奶奶家的门口有一个竹编的躺椅。坐在门口晒太阳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居家的老太太们,在做完农活以后,都会带上一个竹编的小板凳,跟妯娌姐妹一起说笑做饭,一起热闹洗碗,午后,屋子里慢慢静下来,只有我们从大家身旁踱过。 连老太太家的猫都打了个盹儿,安逸的不像话😄
村里的溪边有块怪石。溪水在太阳下闪动着细碎的鳞纹,铺抖绸缎一般,水窜岩石,摇铃击磐似的,声声作响,清音圆润,闻之神爽。
上坦村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淳朴的民风,美丽的景色,还有那份久违的童心。临别时,大家一起作了首诗,仅此纪念这次有意义的旅行
游上坦不归
一汪河畔两岸花
竹林深处有人家
游人流连归来晚
童心未泯乐无涯
屯溪老街座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长1272米,精华部分853米,宽5至8米。包括1条直街、3条横街和18条小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呈鱼骨架形分布,西部狭窄、东部较宽。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
徽菜首推的当然是这道臭鳜鱼了。
臭鳜鱼又称臭桂鱼,是一道徽州传统名菜,徽州菜的代表之一,这“风味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肉质鲜嫩、醇滑爽口,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俗名臭鳜鱼。制法独特,食而得异香。
制作过程有讲究,是把新鲜鳜鱼用淡盐水腌渍在室温25℃左右的环境中,用木桶腌制最好,肚皮朝上摆放,用山间青石头或河卵石压住,时经六七天后,鱼体便发出似臭非臭气味。然后入油锅略煎,配以猪肉片、笋片,小火红烧至汤汁浓缩而成。
毛豆腐:毛豆腐是徽州地区的特色传统名菜,是通过以人工发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茸毛。由于豆腐通过发酵后使其中植物蛋白转化成多种氨基酸,故经烹饪后味特鲜。
在这个徽厨遍天下的时代,徽州菜肴达到鼎盛,经营者不仅继承徽菜的烹饪传统,把徽州人的食俗传到异乡他帮,还吸取各帮烹饪技术之所长,样样烹饪入味。可谓经典。
2018-03-22第3天
酒店位于黄山市郊区,是一个度假式庄园。住宿环境优雅,整洁干净。北京的春天还毫无生气,而黄山的春天已然生机勃勃
黄山的春天绿绿的,润润的,暖起来那种慵慵懒懒,眼睛睁不开的昏沉,让人有点微醺,想懒洋洋的赖在清晨里不走,山庄的后面有条小路,小路的尽头有条铁轨,清晨微凉的风拂过脸颊,还能感受到火车呜呜的鸣笛声
新安江的水很清澈,沿着江边,有几位婆婆蹲在江边洗衣服,一边洗衣一边谈笑风生,天然的石台阶,成为了婆婆们最好的搓衣板。
洗好的衣服,村民整齐的晾晒在自己家门口。这是一个用几节竹条搭制成的一个简易晾衣架。有些衣物还滴答着水珠,天气好的时候,就会自然晒干。
村子真的好小,这里只有这一家小吃,在村口的唯一的广场上,一个篮球框,两个乒乓球台,就构成了小吃的桌子。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小女孩,母亲负责包饺子,父亲负责煎饺。分工明确,非常和谐的一家人。
由于父母都很忙碌,姐姐负责照顾妹妹,小姐姐特别的懂事,尽管她才6岁,妹妹2岁半,我们把自己带来的零食分给她们,姐姐每剥开一个,都先喂给妹妹,剩下的都帮妹妹放起来,还对我们连胜感谢。然后静静地看着妹妹吃的津津有味,自己却一颗都没有吃。看的有点心酸,我们问:小姑娘,你自己怎么不吃?她说:妹妹小,还是留给妹妹好了。心里突然一酸,感动之余又有点心疼。临走时,我们又给姐姐留下了一些带来的薯片和水果。
饺子是:豆腐韭菜鲜肉馅,现包现做。自擀的面皮,包裹着清新的馅料,放入煎锅里,炸的滋滋作响,一面焦黄酥脆,一面Q弹鲜美,出锅前撒点香葱末,撒点黑胡椒,配合老乡自制的土辣酱。一口咬下去,焦脆的外皮,流露出豆腐的清香,扑面而来的香气让人口水直流。
这种山间野味,就地取材的纯天然馅料,才叫人回味无穷。
如果有去这里玩耍的游客,还希望你们可以多多支持一下这家的生意。
头上戴着纱罩,进入蜂巢区,将蜂脾上的蜜蜂全部抖下来,然后将蜂脾最上层的蜂蜡割下来,放进摇蜜机里进行摇蜜。把摇出来的蜂蜜进行过滤,最后净化完成,放进瓶里保存。这是一个蛮复杂的过程,开始看到蜜蜂在手边爬满也是很怕的。第二次操作的时候就变得熟能生巧。
来到许村,就不得不提这里有名的讲解员。70多岁的退休语文教师,许氏家族的传人,许老爷子!可谓是相当厉害👍许老师讲话字正方圆,浑厚有力!在古文化的讲解中声情并茂,情到浓处,时而让人慷慨激昂,又不禁令人潸然泪下。在许老师认真的讲解中,我们重走了一遍历史的长河。
许村:安徽省歙县的一个文化古村落,坐落于县城西北20公里处,地处黄山主脉箬岭南麓。唐以前为歙北要冲,曾名“昉溪源”、“任公村”;唐末有许氏迁居至此,后繁衍成大族,遂更名许村。明清时期,徽商兴盛,村落建设发展迅速,今存有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古建筑100余座。
进入许村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座牌楼一座牌坊。
第一块牌坊薇省坊是——明代布政使许琯的牌坊。
第二块牌楼是三朝典翰——汪伦的后代汪德章,出生三日就被封为翰林。
唐代就有诗词“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据传,“美人靠”是徽州民宅楼上天井四周设置的靠椅的雅称。徽州古民宅往往将楼上作为日常的主要憩息和活动的场所。古代闺中女子轻易不能下楼外出,寂寞时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遥望外面的世界,或窥视楼下迎来送往的应酬,故雅称此椅为“美人靠”。
五马坊:因古代太守或知府的雅号叫“五马”,故名。建于明代,位于大观亭的北侧,为纪念福建汀州知府的许村人升立而造。据说此人在任期间,击退倭寇海匪立大功,因此皇帝下令从他的管辖地至许村,一路建牌坊,共99座,表功绩。现仅存两三座,图为其一。坊上雕有明代早期建筑特有的“哺鸡兽”的图案,为研究明代古典建筑的宝贵标本。哺鸡兽原有两只,清代时期,丢失一只,现仅村左边一只是古董。这一块小广场中,廊桥、牌坊、大观亭就像园林一样组合在一起。
高阳桥,又称离合桥,属双孔石墩廊桥,建于元朝,明朝改为石拱桥,后多次翻修。桥上有廊,桥里面挂着灯笼,设有佛座,供着观音菩萨。
2018-03-23第4天
灵山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呈坎镇
依山傍水而建,有很多元代建筑。
村庄居于灵金山、丰山之间的山谷内,一条长长的灵金河从村中缓缓流过,将村庄分为南北两部分,河西边依林靠壁,筑房造屋。灵金河左边房子坐北向南,右边房子坐南向北,遥遥相对。灵山村中有一条长3华里、1米多宽的灵山古水街,街道由青石板铺成。
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的诗句,表明了人民食用竹笋有2500年以至3000年的历史。
中医认为竹笋味甘、微寒,无毒。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竹笋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这位奶奶已经84岁了,在自家门口的卖鲜笋,价格也很优惠,2元钱一斤,还会帮你削好。奶奶家还卖自己晾晒的红薯干,尽管有点难嚼动,不过的确很甜。看奶奶这么大年纪了,还在辛勤劳作,我也买了一点
灵山有两宝:贡米和竹器。灵山四周竹林环绕,竹海茫茫,横无际涯,这即是灵山的竹海。灵山人对竹子有着深厚的情愫,户户皆会竹编,编织出竹篮、斗笠、簸箕、筐子等精美竹器,这便是灵山一绝——竹器。贡米。因进贡皇宫,皇帝喜食,故称“灵山贡米”。因日照时间短、生长周期长,灵山贡米米质柔软,散发出淡淡清香,令人食欲大增。作为特产着带回家,还是很不错的选择
前面我有讲过美人靠的典故,其实略微悲凉,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古时女子还是很不易的。还是很庆幸自己活在了21世纪,国泰民安。
灵山流传有优美的传说。在灵山几十里路外有一小村庄,那儿住着母子俩,儿子天天到一私塾读书,早出晚归。每天晚上,有一白发仙翁送他回家。“你是谁?为什么送我?”每次他都想问,可欲言又止。因为母亲告诫他不可乱说话。有一天,他终于熬不住了,开口问仙翁,可话一出口,仙翁便不见了。此后,仙翁没送过他,其母告之,小心,小心,再小心。可是天意难违,大难终于来临。一晚上,雷雨交加,儿子大叫,全身酸痛,母亲叫他用力伸双脚顶住,可是他的骨头被换了,他原是真命天子,却换成了“讨饭骨头”。其母又大叫,咬紧牙齿!于是他的牙齿没换,人称“三十六牙”,一般人只有二十四颗牙。一天,“三十六牙”讨饭至灵山,见一个人家刚请客完毕,便向主人讨饭吃。主人说:“我家没什么菜,舀碗饭给你吃吧”。于是,主人用盛肉的碗舀了饭,加些菜。“三十六牙”觉得饭越吃越好吃,便说“灵山十八弯,世世代代做高官”,后指袖而增。
2018-03-24第5天
安徽的人杰地灵,孕育了太多的文人雅士。
期待下次故地重游。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汤显祖《游黄山白岳不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