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30第1天

✦ 缅甸回来后花了一个月整理了所有的照片,然后又在想怎么开始写这篇游记,虽然基本还是以流水账的形式记录,不过还是想先写些游记之外的话。
✦ 很多人问我为啥选择去缅甸,那边有什么?可能很多人对缅甸的印象还停留在玉石啊,金三角Drug啊,其实在去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缅甸也并没有太多的认识,只是在朋友圈中被种草过夕阳下的乌本桥,还依稀听过昂山素季这个名字,不过随着对它的了解越发深入,越对这个国家充满好奇,不单单只是风景,而是过往的历史,人们的生活。
✦ 去之前读了乔治·奥威尔写的《缅甸岁月》,他在英国殖民期间作为英籍警官在缅甸生活了5年,期间及之后的经历让他回到英国拿起笔杆,写下了更为知名的《动物农庄》和《1984》。后来,又有一位美国记者艾玛·拉金重访奥威尔当年在缅甸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写下了《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探索他当年的缅甸生活如何影响后来他的写作,也侧面记录了当今缅甸的政治和人民的生活。

✦ 另外再推荐两部关于缅甸的电影,一部是《The Lady》,由吕克·贝松导演,杨紫琼主演的传记式电影,由于其敏感性,电影名只能以The lady来代指昂山素季——这位为国家与人民的民主自由所奉献一生的传奇女性,在电影杀青时,昂山素季依然被军政府软禁着,不过好在,现在国家已经重回她的领导,虽然缅甸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难,但相信在她的带领下会越来越好的。
✦ 另一部电影叫《Beyond Rangoon》,拍的更早,网上片源并不多,但其主题曲《Waters Of Irrawaddy》是德国配乐大师Hans Zimmer的经典之作,也是上面那段小视频的背景音乐。电影内容不适合在这里讨论,但看完《在缅甸寻找乔治·奥威尔》后再看这部电影,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触。
✦ 回到那个缅甸吸引我的原因,也许是日落下的乌本桥、万佛之城蒲甘、水上之乡茵莱湖,但回来后更让我留恋的是当地人虔诚的信仰和那颗永怀希望的心。
说了这么多,让我们正式开始缅甸之旅吧。
照例先说一下8天的行程安排:
✦ D1:上海-昆明-曼德勒:马哈牟尼寺,柚木寺
✦ D2:曼德勒:曼德勒山(日出),千人僧饭,曼德勒皇宫周边
✦ D3-D5:蒲甘(D5晚上坐夜巴到茵莱湖)
✦ D6-D7:茵莱湖(D7晚上坐夜巴到曼德勒)
✦ D8:曼德勒-上海
虽然是一个人的旅途,但一路遇到了很多中国的外国的小伙伴,给了我很多帮助,也收获了宝贵的友谊。
✦ 在机场用300美金换了这么厚一刀,45万多Kyat,秒变富豪。汇率大约在1美金=1500Kyat左右。
✦ 和人民币的汇率大约在1RMB=220Kyat,当地最大的面额是10000Kyat(图中蓝色的),约人民币45元,而最常用到的是1000Yyat(图中黄色的),约人民币4.5元。
✦ 由于当地收入不高,100美金几乎是他们半个月的收入,所以他们对美元的要求也到了苛刻的地步,太旧的不收,有折痕的不收,年代太老的也不收。建议大家一定要拿崭新的美元去换,并且比起小面额的美元,100美元的汇率是最高的。
✦ 当地的ATM机经常取不了款,所以建议在机场稍微多换一点,但也不用换太多,当地物价很低,在住宿已经订好或者刷卡的情况下,每天200元人民币应付景点和日常开销应该足够了,最后有剩余的话可以买些纪念品或在机场换回美金。
✦ 另外电话卡也可以在机场买,好像是7000Kyat 5个G,完全够用了,但后来路上碰到小伙伴说机场买的电话卡很贵,仔细一问是因为很晚才到机场,只有一家店还开着,可能就卖得很贵,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家可以在机场买个最便宜的卡临时应付下,后面再找地方充值。
✦ 曼德勒位于缅甸中部,将缅甸分为上缅甸和下缅甸,也是仅次于仰光的第二大城市。
✦ 此次行程由于时间有限,并没来得及去仰光,不过提到仰光,可能很多人会以为它是缅甸的首都,其实并不完全对,在1855年至2005年期间它的确是缅甸首都,自2005年11月起,缅甸政府将首都迁至位于缅甸中部彬马那郊区新建的城市——内比都。
✦ 机场到市区的大巴好像3000Kyat,约一小时车程,可以送到酒店门口。一车上基本都是中国人,大家在车上聊着各自出游的经历,坐我边上的两个上海小哥第二天在看千人僧饭的寺院又碰到了,而且在蒲甘和我住的还是同一个青旅,真是太巧了,后来在蒲甘的三天就结伴一块玩。
✦ 我住的这家青旅是机场大巴的最后一站,当我下车的时候,发现车上另一个小伙伴住的也是这家,那就临时组成个小旅行团吧。
✦ 在曼德勒的时间有限,所以没有去郊区的三个古城,如果大家能多安排一天,还是比较推荐去一下敏贡、因瓦和实皆古城的。
下了飞机放好行李,我们便去找吃的,在曼德勒很少见到有英文菜单的餐厅,点菜基本都靠比划,在TripAdvisor上找到一家评分还不错的当地餐厅,发现居然靠近当地的华人街,对面几家餐饮的招牌都是中文,这家餐厅的小哥中文讲的也贼溜,宫保鸡丁,糖醋小排,交流完全无障碍。
于是点了一份很“食堂”的饭,虽然位于华人街,但物价也并不高,这一餐人民币10多块钱吧。
✦ 餐厅里封面是昂山素季的日历,之前在军政府执政期间根本都不可能出现昂山将军和昂山素季的照片。
✦ 2015年11月8日,缅甸举行25年来首次公开竞争的全国性大选, 3000多万民众积极投票。 昂山素季领导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在1150个议席中斩获886席,25年后再次取得压倒性胜利,开启缅甸新的历史。
吃完饭想看看曼德勒有没有租摩托车的地方,但青旅的小伙伴对当地人涂在脸上的金粉很感兴趣,询问下来这种金粉叫特纳卡,是由黄香楝的树枝研磨而成的天然涂料,具有防晒驱虫的作用。
结果一转眼两个人就走散了,也没留联系方式,我就继续往前走,路过一个云南会馆,正好还有新人大婚。不过后来在另一个路口又碰到了。
✦ 2009年在军政府的控制下,缅甸的手机SIM卡需要2000美元才可以购得。那个时候缅甸人口中只有1%拥有手机——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这个比例在全球手机普及率排名中,只有北朝鲜比它低。即便到了2013年,购买SIM卡仍旧要花250美元,远超过大部分本地人能够承受的水平。缅甸的平均工资水平不到200美元/月。
✦ 自13年起,有两家外国公司开始在缅甸以1.5美元的低价出售带数据传输功能的SIM卡,随着SIM的普及与流量资费的下降,整个缅甸国家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呈爆发式增长。。
✦ 如今华为,Vivo,Oppe等很多国产手机也走进了缅甸的大街小巷,缅甸的手机普及率达110%。我在缅甸的几天,4G网也基本都能覆盖到,不用担心断网的情况。
回酒店稍作休整,打车去马哈牟尼寺。
在当地大家可以下个打车软件叫Grab,摩托车、Tutu车、Taxi都可以打,价格比直接扬招要便宜,而且提前设置好目的地也不用担心语言不通或者司机绕路。
在缅甸进入所有的寺院佛塔都要拖鞋,所以在这里人字拖是最方便的;路边随处都有这种水缸供人免费喝水,不过应该也就当地人会喝,游客估计都不敢喝。
马哈牟尼寺名字来源于本尊高约4米的马哈牟尼佛。据说此佛像是建造者波道帕耶王从若开搬运过来的,所以此佛塔的别名是“若开佛塔”。
1784年,波道帕耶王开始建造佛塔,但佛塔被100年后的一场大火烧毁,本尊马哈牟尼佛因是金属制造的,所以才幸免于难。现在上面贴满了佛教徒们捐赠的金箔。
殿中的佛塔放置在一个由人那么高的台子上面。购买金箔的信奉者们从台阶上去,将金箔贴在自己想贴的地方(但佛像禁止女人接近)。
用Grab打车去宝迦雅寺Bagaya Kyaung(俗称“柚木寺"),应该是曼德勒因瓦古城里面最古老的建筑了,整个寺庙都是柚木结构,悬空建在267根柚木柱子上,寺庙的雕刻十分精美细致,每一扇门窗,每一根柱子都雕刻着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图案。图案里有人、花草和动物的。人物雕像多半是飞天,花草多为莲座,莲花,莲叶。动物图案则多是是猴子和狮子。
用Grab叫车去乌本桥,来接我们的师傅依然是刚才那位送我们来柚木寺的师傅。
路过一条火车铁轨,看着远处的夕阳很美,连忙比划让师停听下等我们2分钟,去拍几张照速速就回。
铁轨上坐了一位脸上涂着特纳卡的当地人,和善的对我们笑着。
Tutu车带我们来到河边,再往前走几步就能看到远处的乌本桥了,比我想象中的要长许多,桥上的人们熙熙攘攘。
乌本桥全长1200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柚木桥,外形古朴奇特,缅甸乃至全球独一无二。桥体全部由缅甸盛产的珍贵柚木为原料建造而成,整座桥相接处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全靠斗榫,历经160年的岁月洗礼,迄今不朽,现已成为罕见的历史古迹。
正准备叫tutu回青旅,结果在路上突然想起来白天在马哈牟尼寺摆蜡烛的人,于是赶紧更改目的地,去寺院探个究竟。
地上应该是用蜡烛摆放的缅甸文,不过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找了好几家店都不知道吃什么,寺院附近的店也都没有英文菜单,后来就随缘吃了一家路边摊,还挺合胃口,米饭也管饱,一个人才人民币10块钱。
今天一天算上路费也没花掉50块,有点担心我换的45万Kyat用不完了。。。
2018-12-31第2天
曼德勒有两处推荐看日出的地方,一处是曼德勒山,一处是乌本桥。
今天先来曼德勒山看日出,最后天离开的时候有机会再去乌本桥看个日出。
大家可以选择打车到山脚下再爬约20分钟到山顶看日出,也可以直接打车到山上,只是价格会要高一些。
这里是我无意中发现的一处观日出的地方,在山顶的一座寺院屋顶上,通过陡峭的楼梯,可以直接爬到360°无遮拦的房顶,不过可惜后来给我朋友再推荐这个地点时,却发现已经被封上了。
用手机放着Beyond Rangoon中的插曲Waters of Irrawaddy,一个人静静等待着日出。
固都陶佛塔的特征是占地内有729座小佛塔,每一座佛塔里都收存着1枚雕刻有经典的石板,经典总结了佛陀从开悟到涅槃的所有讲道经文。 2013年,这729个石板雕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回到曼德勒山的山脚,山脚有2头把守在南门的狮子雕像,叫“Chinte Gyi Nakaung
”,雕像高约8米。 二战中降落到由日军占领的缅甸北部的英国军队Chinte Gyi的名字就是来源于这对狮子。
虽然便出发去位于乌本桥头的马哈伽纳扬僧院。这座号称是缅甸最大的僧院虽只有50多年的历史,但却容纳了两千多名僧人。每天早晨十点半进行的“千人僧饭”由于进食的僧人众多,场面壮观,久而久之,这里竟然成了曼德勒的一处特色,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不过在往里面走,发现道路两边已经聚有不少人了,大家纷纷拿着长枪短炮等待着僧人的到来。边上两个小僧人自顾自玩得很开心,不理会外面的喧闹。
道路中央身穿绛红色长袍的僧侣们抱着深色的饭钵开始有序的排着队,手里提溜着一个杯子。他们安静地走着,队伍中间有几名老者正在维持秩序。
可能正值节假日,周围的游客比僧侣还多,稍为年长的僧侣面对两侧围观的游客和架起的各种“长枪短炮”一脸淡定,大概每天都有这么一群闲人来围观,对他们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
我不确定他们心里是否反感我们这些外来者打扰他们的生活,但我见到了一些把镜头贴得很近对着他们拍的,还有站边上要求合影的,我是觉得挺不尊重人家的。
接受了食物后,僧人们返回僧院,依次有序地进入用餐处。用餐的地方大多是矮矮的长桌,桌子上已经准备好餐具,僧人们盘腿坐下,自己吃自己的,没有交流,全场鸦雀无声。
吃完饭,僧人们也都陆续离开,原本人满为患的饭堂也变得冷清,剩下的游客也寥寥无几,只有狗狗还在安静的等待着什么。
作为游客,这无疑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他们的习俗文化和宗教魅力,对我们来说是难得一见的壮观场景,但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日常生活,为了不打扰他们,在观看过程中还是要保持安静,并与队伍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越过僧侣队伍。尊重当地的习俗。
叫不到Tutu车,就叫了一辆轿车,这里的车很有意思,开车方向和国内一样,靠右行驶,但由于接受了很多日本淘汰下来的车,所以你会发现这里车的方向盘有在左边的,也有在右边的。
位于固都陶佛塔南面不远处,便是金色宫殿僧院 (Shwenandaw Kyaung),这座僧院和宝迦雅寺(Bagaya Kyaung)一样,也是一座纯柚木僧院。但前来参观的人更多,如果攻略上提到柚木寺,代指这座僧院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这座建筑不仅是传统缅甸木构建筑的一个范例,也见证过一段皇室故事。最初这座建筑位于皇宫之中,是敏东王和皇后的寝宫,敏东王最后也是在这里驾崩的。他的继任者锡袍王(Thibaw)为避讳,将整座建筑拆迁到皇宫外现在的地方,将其变成一座僧院。这位国王后来经常到僧院里独坐沉思,所以直到现在还遗留有一个大狮宝座、皇室的冥想卧榻和佛祖的肖像。建筑为方顶重檐结构,内外门窗和墙壁上多柚木雕刻,整个庙宇全都坐落在数百个粗大的柚木支柱上,外围亦由柚木支柱卫护,是敏东王时期的典型风格。
二战后期,盟军对曼德勒实施轰炸,奢华的曼德勒皇宫变成了一片瓦砾,而被迁出的金色宫殿却因不在皇宫而幸免于难。正如《塞翁失马》中所言“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对面是国立Pariyatti Sasana佛学院(State Pariyatti Sasana University Mandalay),路过那就顺路逛一下。
State Pariyatti Sasana University由Venerable Mingun Sayadaw创立,仰光校区于1986年7月23日正式开放,同年8月21日曼德勒校区随后开始招生。大学由最初的三年制变成现在的四年制,招收15-35周岁的僧人,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后方可成为正式的佛教大学生。学校内部环境优雅,建筑讲究,可在不打扰他人修行学习的前提下入内参观。
沿着大门,穿过长廊,就可以到达正中间的金色的大佛塔(里面存有敏东王弟弟加襄王的骨灰),正中还供奉一座金色佛像,据称是迁都时,敏东王从阿玛拉普拉古城迎过来的。
围绕着大的金塔,以此往四个方向呈正方形延伸,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白塔758座,形成一个白色方阵。每个塔顶都有金色的铃铛,微风拂过,声声铃铛响,仿佛是敏东王在向自己的弟弟诉说哀思。
坐了下午3点-8点的车去蒲甘,提前在淘宝找代理订的OK bus的票,青旅也能帮忙买票,不过因为是旺季还是提前买比较放心。
在中途汽车把我们放下吃一顿晚饭,第一次喝当地的Myanmar啤酒,并不便宜,在物价很低的缅甸这么一听要1500Kyat。
可能是佛教国家当地人喝酒的也不多,并且之前了解到缅甸是不允许在公共场合喝酒的,希望大家也能尊重当地习俗。如在公园、马路、桥梁、人行道、车站、码头等公共场合喝酒,是要被抓的哦。
8点多到达蒲甘火车站,青旅订在了蒲甘的新城。
车站离蒲甘新城有五六公里路,问了下黑车的价格,要15000Kyat,可真够贵的。于是打算找人拼车,问了大巴上的几个中国人,都是去良乌或者老城的,然后看到三个外国人也在问价格,就问她们愿不愿意一起拼车,她们也愿意拼,但觉得价格太贵,因为她们看到边上政府建议的价格只要8500Kyat,她们非常讲原则,不愿意加价。后来司机也没耐心跟她们讨价还价了,就说如果只带我一个人的话,只要8000Kyat,但我也不好意思抛弃她们就走了,那边只剩最后一辆车了,最后谈到4个人13000Kyat,我算了下,她们三个人每人3000,我稍微远一点,付4000,也比我一个人8000划算,我就同意了,结果那三个老外还是不同意,说每个人的价格应该一样,每人3000总共12000,怎么老外这么轴呀,都这么晚了,我还想早点回去休息呢,后来我跟司机悄悄说,你就假装同意,最后下车我再多给你1000,司机欣然同意。结果老外说我听到你们说什么了,这样是不行的。我也是给她们跪了。后来我说好晚了赶紧走了吧,别在这耗了,她们才同意。
后来上车后问她们哪里来的,原来是法国人,哎可真轴啊。。
其实她们应该也不是觉得贵,只是太讲原则了,她们肯定还觉得就是因为我这种不讲原则的人太多,才让当地人能漫天要价。
最后下车的时候,她们3个人应该付9000,给我了一万,我准备找她们1000,但她们跟我说不要了,只是叫我下次不要这样了 =。=
其实都是好心,只是文化差异不同吧。
入住蒲甘的Ostello Bello青旅,晚上还有新年Party,回房间洗个澡然后准备去Party玩玩。
结果在屋顶的Party又遇到了在曼德勒大巴上认识的两个上海小哥,真是好巧,还有一个北京来的姑娘,四个人组成了蒲甘小分队,一起吃吃喝喝,迎接2019年的到来。
2019-01-01第3天
正式开始三天的蒲甘寻塔之旅!
为了保护古建筑,蒲甘很多以前可以爬上去看日出的大塔都不让爬了,只是靠自己寻找还能登的小塔。
北京姑娘比我们早两天到蒲甘,提前踩点了一个可以爬上去看日出的野塔,靠近许三多塔(Shwesandaw Paya),第二天清晨就跟着她来这边看日出。
在这里推荐一个地图app,叫Maps.me,上面有很多网友会更新哪些塔还能爬,哪些塔已经不让爬了。
随着太阳升起,热气球也已经缓缓上升,从空着俯瞰这一美丽的景象。
话说蒲甘的热气球可真不便宜,一个人2000人民币左右,约45分钟的时间,钱包富裕的小伙伴还是可以尝试下的,据说还是非常值得的。
由阿奴律陀王(King Anawrahta)在1057所建,以庆祝打败了直通的马努哈王,抢回了三藏。随着三藏经一起被抢来的还有佛法舍利,于是阿奴律陀王决定在王都的中央位置造座大塔以供奉舍利。Shwesandaw的意思是“金色神圣的发舍利”,以供奉珍藏在塔内佑庇古王进贡的佛发舍利为塔名。
瑞山陀的塔基呈玛雅金字塔形,底座四方,塔身四面有五层台阶层层往上,到顶层平台还有两层八角形的台基,上立覆钟形的白塔,构成结构清晰的七级浮屠。瑞山陀在75年地震掉了塔刹,事后换了一个新的,原先那个供在塔南边的院子里面。
之前这里是观赏日出的最佳地点,但现在为了保护,已经不让人攀登了。
来到Thatbyinnyu Temple,中文名叫达宾纽寺,但我喜欢叫他大冰牛寺,更好记。
门口的垃圾桶也很可爱
远处蓝顶的大佛塔就是达宾纽寺,达宾纽寺是一座白色灰泥建筑,意为“无所不知”由阿隆悉都王(King Alaungsithu 1113-1163)修建。内有一座巨大的砖砌佛像,塔壁刻有著名的巴利文长颂石刻,有“神庙”之美誉。塔内有通道,可盘旋而上直达第七级塔坛,但现在所有的楼梯都封住了,不准登楼。
达宾纽佛塔是蒲甘最高的一座佛塔,有67米高,共有7层塔坛,建筑的立面由两个巨大的重叠的立体方形组成。
路边一座无名塔,门口有两座石狮。
在蒲甘没有固定的游玩线路,顺着主干道骑,看到自己喜欢哪座佛塔,便可进去参观他。
达宾纽寺西北边200米处便是瑞古意塔,由国王Alaungsithu于1311年修建,被称为Golden Cave Temple。它是蒲甘建筑中期的代表,虽和早期寺庙的孟族庙宇建筑类似,但它搭建在一个高台上,里面有非常精美的浮雕。 由于离王宫遗址很近,所以被认为是皇家佛塔。
马努哈寺(Manuha Paya)由Manuha国王于1059年建造,他是被俘虏的直通国国王。寺庙里,正面是三尊巨大的佛像,而背面有一尊20米长的大卧佛。与巨大佛像不相称的是,容纳佛像的庙宇却修得非常狭小,它不像蒲甘其它的寺庙那样追求壮观,空间狭窄的基本上你都觉得是头快顶到房檐,肩膀要碰到墙壁,如果不侧着身子便无法行走。而之所以会被修成这样,也是因为作为一个被俘虏过来当人质的国王,Manuha借着修建这样的寺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压抑和痛苦。马努哈寺门口有一个巨大的金钵,里面有信徒们的捐款。
马努哈寺的西南部是南帕耶寺(Nanpaya Temple),很有观赏价值,佛塔里面用仿制印度教的四面佛进行了装饰。
之后来到葛道帕林寺(Gawdawpalin Temple),这座寺院由国王那拉帕蒂斯胡(Narapatisithu)修建于11世纪,但是寺庙还没有建成,那拉帕蒂斯胡王就去世了,后来由他的继任者悉洛明罗(Htilominlo)完成,属于晚期建筑,高55米,是蒲甘第二高建筑。
葛道帕林的意思就是敬重的宝座。关于那拉帕蒂斯胡国王兴建葛道帕林寺有两种说法:一是传说国王因为过于狂妄自大,宣称自己的成就远远的超过了历代祖先,结果导致自己变成了瞎子,后来得到印度高僧的指点,塑了先祖的人像来忏悔赎罪,之后果然眼睛好了,于是国王就在举行供奉仪式的地方修建了葛道帕林寺。另外一个说法是德高望重的高僧Panthagu Mahathera受不了那拉帕蒂斯胡的狂妄自大而逃往斯里兰卡长达6年之久,葛道帕林寺是那拉帕蒂斯胡为了表达对Panthagu Mahathera的敬重而修建的。
去伊洛瓦底江边的路上路过塔拉巴门,塔拉巴门建于1050年,由蒲甘国王Kunhsaw Kyaunghpyu和Kyiso建成,是蒲甘城墙中唯一保留的城门。在当年蒲甘城建成的时候有12座城门,现在只剩下这座正东门和附近残留的城墙了。
2019-01-02第4天
连续看了两天日出今天终于不打算去看日出了,在青旅慢悠悠吃个早餐先。
桌子上还有一本关于骑行旅行的书,甚合我胃口。
突然被门口的音乐声吸引了,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好大的队伍,前面有摩托车队,然后后面是男生和女生的队伍。
吃完早餐后后去阿南达寺(Ananda Temple),这座寺庙由江喜陀王(Kyansittha)于1091年修建完成,属于早期的塔寺一体建筑,是蒲甘现存最完整造型最美丽的佛教寺庙,也被誉为蒲甘第一佛塔,其建筑工艺大大超越了之前的佛塔,而且建造时融入了缅甸特有的风格。
院子正中心就是阿南达塔,塔座是印度风格的正方形大佛窟,东南西北面各有一门,门内有一尊高约十米的释迦立佛。在塔座之上屹立着70多米高的塔身,非常高大宏伟。塔外围的每个墙角,都有一个头两个身子的神兽雕像。佛塔的走廊墙壁里,密密麻麻镶嵌满了数千尊金色的佛像,在透过顶上天窗的阳光照射下,庄严地低着头,俯瞰脚下芸芸众生。塔内四个方向,都有一尊约十米高的站立金佛,每个的姿态都不同,代表了不同的寓意。每天早上,当地人和许多不远万里前来的香客一起朝拜、献花,极具特色。入夜,灯光照亮金色的佛塔顶部,金光璀璨,远远就能看见,也被认为是蒲甘的标志。
阿南达寺建于蒲甘王朝的中期,此时的匠们已经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建造经验,相比早期单一简陋的佛塔,无论从砌砖、砖石混用,还是采光通风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设计者已经不再单一地模仿,而是在建造中融入了缅甸传统的因素,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阿难达塔就是这个时期建筑的代表。
阿南达佛塔的每边长约60米,主塔高51.24米。塔为圆形,塔顶尖尖,通体贴满黄灿灿的金箔,并镶嵌着无数光彩夺目的珠宝,在阳光的照下异常夺目与端庄。塔的底座是印度式的四方佛窟。佛窟和塔基外壁上共有1183块以佛本生事为内容的浮雕,佛窟内通道两侧墙壁上设有洞,内有1304尊佛像。主塔的周围环绕着小塔、佛像和各种动物怪兽的雕像。整座塔工艺湛,繁而有序,集缅甸古代建筑艺术之精华。
门口作画的人,后来买了他的一副蒲甘日出的画,他开价15000Kyat,还到了10000Kyat,不过后来听说还是买贵了,欧洲人去买,5000Kyat就买到了,不知道是不是一样大小的。
不过只要自己喜欢并且觉得值就可以了。
瑞喜宫塔(Shwezigon Pagoda),是蒲甘地区最大的佛寺,虔诚的阿奴律陀王主持开工修建,只可惜佛塔还没建成,他就去世了,直至1087年由他的儿子江喜佗王建成。
瑞喜宫塔为四方对称结构,式样为中央一座钟形的实心大金塔,造型以3层方形平台为基座,上接一八角形平台连接钟形塔,这种形式成为后来蒲甘平原许多佛塔建筑范本。塔四周是露天走道,有无数小塔和亭台,走道外围是一圈寺院殿堂,开四门建逾百米的长廊作为出入口。瑞喜宫塔高40多米,周围环绕着53尊高大的雕塑,包括狮子雕、摩迦罗雕(一种形似鳄鱼的动物)和蟾蜍雕。塔的四面各有一铜亭,亭内各有一尊精美绝伦的立佛。
小伙伴买了一件笼基,不过不太会穿,当地人看不下去了,好心帮他系紧。
后面是和我们同住一家青旅的两个波兰人,在这里又遇到他们了,和他们聊了一会天。
从瑞喜宫出来后我的小电驴出了些状况,不过在曼德勒遇到的这位小伙伴竟然还会修车,她说之前是玩摩托的,经常修车,太厉害了。
兴彪辛僧院(Hsinphyushin Monastic Complex),攻略说僧院里有一座塔可以看日落,知道的人极少,所以非常清静。我们特意去找了,不过并没有找到。
于是赶去路过的时候经过的一个小土坡,也有很多人在上面看日落。
赶到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要落下了,再加上云层很厚,只能见到一丝丝太阳。
土坡上还能看到这座很现代的建筑,那便是蒲甘观景塔。
这座观光塔也叫纳明逖观光塔,是缅甸军政府建造的,同时在附近还配套建设了一家据说标准达到六星级的高档酒店和一个高尔夫球场。这一举动遭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上很多文物保护人士的强烈反对,但缅甸军政府坚持建造,称有这座观光塔,游客们就可以登上它鸟瞰整个蒲甘佛塔群,就不会去攀爬古塔了,因此对保护历史遗址大有好处,且认为这座观光塔不会破坏历史遗迹的整体美。
大家对它褒贬不一,从外面看它的确很不和谐,但如果登上去,据说风景还是不错的,能够一览众山小。
北京姑娘下午和我们分道扬镳去村里逛了,晚上约了在新蒲甘一起吃晚饭,她还在路上捡了一位在台湾念书的菲律宾小哥,中文很好,知识也非常渊博,和我们聊了一晚上,在我们青旅合影留念。
2019-01-03第5天
Maps.me就是菲律宾小哥给我们推荐的,这个app上可以了解每一座塔的特点和最新的状态,并且推荐给我们一个比较容易爬而且视野不错的野塔,天还没亮我们就出发了。
月亮和火星还挂在空中。
Htilominlo Pagoda边上的一个有很多当地人来供奉的佛塔,门口卖的是制作特纳卡的树枝。
非常接地气的良乌市场,有卖新鲜的蔬菜水果、生活用品以及各种当地食品的市场,每天上午和中午前都有大批的摊贩和居民,热热闹闹、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有骑车、开车以及步行至此的形形色色的缅甸当地人,当然也不乏很多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