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5第1天
故事从12年3月份的大学寝室说起,临毕业的初春,惊蛰已过。雨水开始变多,油菜花陆陆续续开起来,气温在持续的阴天里并不温和。
夜深熄灯后,寝室只我一个人,开始翻那本大一就带来的中国自驾地图。长久以来陌生而向往的目的地在酝酿中。
2012-03-26第2天
2012-03-27第3天
2012-03-28第4天
从铜仁出发去梵净山。
先对两条路线犯了愁。梵净山北为印江县,距铜仁三四个小时车程,上山容易;山南为江口县,距铜仁一个多小时,但确是八千级石阶,或是索道。我不想索道,还想多看点风景,所以选择了北线,至今我都怀疑有没有比这更大的错误。
从铜仁出发不算晚,但颠簸到了印江,梵净山北已经下午一点多,阴的发黑的天没有一点要晴的意思,此时我也矛盾重重,既然来了,只能硬着头皮上山了。
像电影剧情安排一样,一进山雨就下大了,人给淋了半透,别说什么蘑菇石了,几十米外是什么都看不见,真的是看!不!见!啊。除了风声和雨声,四下没有丝毫活物的动静。
瞎子一样,两个小时跑到南边下山的江口索道,赶在索道关闭之前下了山,如果索道也关闭了,那当晚就在山上喂熊了吧。这一趟梵净山,交了好几张门票车票索道票,赶了一天路,好不容易上了山,匀称地淋了个八分透,然后闭着眼从山北跑到山南。
在索道上,劫后余生的心情油然而生,在江口下山后,又傻眼了,唯独几个游客各自上了私家车,南山门空无一人。。难道要在山下喂熊?
一位安顺的私家车司机好心顺路带我们回了铜仁,没要一点回报。贵州人都是好人啊!!
(tips:去梵净山的朋友谨慎选择公共交通,特别是从铜仁出发。路程遥远,提前计划。一定要天气晴朗的时候去呀!不然什么都看不见啊!单人从铜仁到印江上山进山,山南索道下山,合计500块左右,并不便宜。)
2012-03-29第5天
我向来对热门古镇并不感冒,商业包装的俗不可耐和汹涌的人潮毫无凭吊的价值。镇远难逃商业运作的改造。整齐的街道,修整一新的老宅。各色旅店饭店,全国通行的旅行纪念品。
高架铁路在不高的城镇头顶,连着两座山,火车呼啸着,冲出黑暗的隧道,划破薄雾,留下一阵汽笛声,回荡在小镇上空。再钻进另一条隧道消失不见。
镇远古镇有两千年历史,是黔东南最早开发出来的古镇,舞阳河把老街和新城分开来,老街呈八卦形。古镇四面环山,照片上是青龙洞古建筑群。
2012-03-30第6天
离开镇远,跨过舞阳河,向小镇挥别。
镇远与全国各地的古镇大同小异,区别在于它是贵州的小镇,原住民逐水而居,建筑的思路遵循了老祖宗的初衷,淡季是个可以放空的地方,但小镇着实太小,一个小时可以走个遍,新城是典型的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县城,各种消费商品涌入,大喇叭此起彼伏的喊着广告语。建议停留一到两天,足矣。
西江的建筑相较贵州的城镇建筑要可爱的多,木质老式建筑为主,新建的屋舍也没有打破原有的氛围,大家自觉的维持着这里引以为豪的传统建筑风格。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西江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
(以上摘自百度)
许多临街的民宅迎合旅游人群的需要,改成了吃饭的厅堂,几张木桌木椅,孩子们当然并不会关心招徕生意和做功课孰轻孰重。
2012-03-31第7天
说贵州美食,除折耳根给我印象深刻外,就莫过于西江的牛肉粉了,且不论牛肉与粉如何,单说这干辣椒粉和新鲜的绿椒足让我思念了许多年。
想起一段文字
从前的日子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从前的日子变得慢……
银饰是记住苗族的重要线索,银饰不局限于头饰,更装饰于全身,是本民族生态的独特符号。它的审美特征颇有土豪特质,以体积大和数量多为重要依据。当然做工和雕饰的精巧是不可缺的。
凡景点总有些出其不意夺人眼球的东西,寨子里的小伙子不知道从哪弄来一头骆驼,这头与苗寨气质风马牛不相及的生物一下子造成了围观。放学后的孩子们也不乱跑了,晒太阳的老人们也都佝偻着背走过来,骆驼茫然的环顾四周的人群,人群也注视着骆驼。阳光灿烂的苗寨下午,看骆驼的人群和沙漠来的骆驼形成了一个相对静止的空间。 滑稽而诙谐。
估计孩子们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双峰生物。 骆驼是远道运来苗寨,拿来合影收钱的活道具。不知道以后的苗寨会不会有大象长颈鹿鳄鱼蟒蛇什么的。。。
2012-04-01第8天
苗寨的几天是贵州行最安逸的日子。这个季节游客很少,当地人悠哉地生活着,我们跟着他们的步调体验了大山里的慢生活。
(tips:避开节假日,淡季会让体验变得愉悦。)
2012-04-02第9天
榕江的三轮车队给我印象太深刻了。在脑海里濒临绝迹的三轮车在这里成了重要交通工具,2块钱一位,一辆车可以装五六个人,比四轮的还能装。坐着这车一路吃着土,吸着灰去看侗族寨子。
2012-04-04第11天
2012-04-06第13天
贵州的最后一站,黄果树。
陡坡塘景区,属于黄果树景区的一部分。据说是86版西游记里取景的地方,是不是唐僧骑个马走在上面那个?
网络上关于这座教堂的信息很少,以下是百度的零星信息。
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尹姓族人捐资、法国传教士司方济各主持修建,已有110多年的历史,是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内唯一的宗教标志建筑,抗战时期曾是美军运输队在此礼拜的主要教堂。
谷歌了church of huangguoshu . 一个歪果仁说到了参观黄果树的经历,提到了这座教堂。大致回忆了一下它的悠久历史和未知性。
最后一张,从没想过会来到这,以后也应该再不会到这了吧,挥别。
贵州行结束了,行程还没结束,出了贵州我继续坐上火车去了云南,云南的种种在以后的游记里再与各位分享吧。
多彩贵州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灰调的,这并不否认我心里的贵州仍然是多彩的。离开贵州后,我立即萌生计划,以后会在准备更充分的情况下更深入的去看看贵州的土地和人。 准备一个更充实的自己去迎接未来的风景。